查看原文
其他

数洞独家报道 | 北清毕业生:我的人生理想可能不止一套北京学区房

2017-04-05 张月朦 数洞社媒

人生是多样的,户口、学区房可能只是一种强加的“理想”。优质高等教育带给他们的不必然是钱和身份(当然也不大可能是自欺欺人的“爱”)——而是理性、自知和与之相配的追求幸福的能力。


作者 | 张月朦

编辑 | 陈秋心

排版 | 珲    哥

老子还是个宝宝

和女友异地六年以后,程浩这一次走出白云机场,终于结束了两地奔波。

之前2016年应届生秋招,大部分同学奔波于招聘战场时,程浩已经拿到广州某游戏公司offer。不过为了多几条出路,他还是趁着秋招给多家单位投递了简历。

“因为是带着offer开始的,所以准备的也不是很上心,当然后来那些有笔试的都挂了也很伤。”

长于四川、学于北京,恋人在广州,程浩找工作的目标一开始就定在这三个地方。不过相比于北京和广州,成都并不是他的第一选择。

“从现实层面讲,回成都当然是一个更轻松的选择,也更符合家里的期望。但另一方面,除了回去的工作机会一般外,总感觉你现在不回去,将来还是有机会回去,但你现在不留在外面,将来估计也不会再出来了。我很讨厌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感觉,留在一线(城市)某种程度上会有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整个秋招,算上已经拿到的实习转正机会,他一共收到五个offer,两个广州,三个北京。

“找工作嘛,就是要么钱多要么有户口要么这活我喜欢,这三样你总得占一样,然后占了的offer互相挑一挑这样。”

最开始,求学六载的北京是他最想留下的:“毕竟这是一个我更熟悉更有羁绊的城市,并且在文化传媒产业这块,北京机会更多,优秀的人也更多。”不过北京的offer都没有户口,各方面待遇也不如广州的,程浩还是选择了广州。

相比于“逼走清北毕业生”的北京,广州的房价似乎更友善一些。不过这并不在程浩考虑范围之内: “无论在北京还是广州,现阶段我都买不起,两样你买不起的东西就不会太有区别。”

对他而言,要买房安定的话可能早就回成都了,之所以选择留在一线,就是享受未知所带来的期待和幻想。

△图片来源:yuntoo.com

“抱有未知的可能让你有一种你还年轻还没长大的感觉,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自己对于自己实际上已经过完青春的焦虑感。如果一切都还没有定下来,未来似乎还可以幻想。”

“老子还是个宝宝。”程浩说。

不想长大的还有已经保研的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四女生陈梦雪。

2016年,清华大学本科生就业率只有15.8%。在这个中国顶尖的学府里,本科就业是少数派。今年,陈梦雪所在的新传院本科生只有两个人选择直接就业。“至少就新闻(专业)来说,潜意识里我们都认为直接就业是因为能力不够保研出国都不行的无奈选择。”

陈梦雪认为,选择深造,一方面是觉得本科生竞争力太低,能找的工作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想缓冲几年——毕竟自己还没做好职场的准备,还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不想过早地接触社会。”陈梦雪说。

毕业生的中场战事

陈梦雪的同学王嘉兴却选择做一个少数派。清华物理系毕业的他即将入职《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成为一名特稿记者。

对王嘉兴而言,选择新闻业并将之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出于既复杂又简单的考虑。

与北大元培学院的大类培养模式类似,清华物理系在大二结束的时候有重新选择专业方向的机会,这给了他重新发现自己兴趣的契机。

物理系专业的他除了本专业外,微电子、计算机等都有涉猎,虽然那时王嘉兴对未来的设想还很模糊,不过他知道日复一日的科研生活一定不是他想要的。反倒是为了好玩选修的新闻双学位让他看到了另一种方向:“在新传院选修的几门课成绩都不错,也在校报尝试了新闻业务,而且我是一个喜欢和人打交道愿意尝试新领域的人。”

当然,那个时候他还没决定今后要走这条路,“我有比较好数理背景,以后也可以换嘛。”他说。

新闻学院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王嘉兴发现自己对新闻学研究并不感兴趣,新闻业务才是他喜欢并擅长的事,尤其是特稿写作。大三快结束的时候,他进入冰点周刊实习。在这个走出过一大批优秀媒体人的地方,王嘉兴第一次觉得,未来做新闻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图片来源:verycd.com

实习的近一年里,王嘉兴独立发过三篇主打稿件。这是一个值得欣喜的成绩,毕竟大部分实习生只能做做外围工作或者写一些填版的稿件。“当时也有保研到公共管理专业或者新闻专业的机会,我做了一些调查,发现很多同学读研是为了缓冲,但那种研究生生活不是我想要的。”

跟王嘉兴一个部门的记者胡宁也是去年刚从北大毕业。入职半年的时候,她写了一篇《一个毕业生的中场战事》: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人生中场开始了。我的‘钱’途未卜,它比分数难搞多了。”

现实中,毕业生浪漫的职业想象和捉襟见肘的生活似乎很难两全。也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的不景气,很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纷纷转行,但王嘉兴这个“外行人”却乐在其中:“我是为了做新闻才进入这一行的,所以很少考虑薪资待遇或者户口这些外在因素”。

王嘉兴生于湖北武汉,他喜欢这个江边城市,不过做新闻,他认为还是得留在北京。蹭蹭上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拿的北京户口他不是没考虑过,“但我的概念里刚毕业这几年可以任性一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为什么不读研或者读博的原因,因为读了之后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青春就过去了, 没有时间留给我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而在工作了一年以后,胡宁说“我的青春期好像刚刚到来”。

胡宁本硕都就读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去年求职季,她也面临地域、职业类型的选择,“大城市会给我更多的辗转腾挪的空间。”考虑了职业发展方向后,她最终选择进入中青报,做一名能够静下心来慢慢沉淀的记者。

胡宁在《一个毕业生的中场战事》里写的,是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对社会人“钱”途的新鲜感知——不过她更愿意把这看成是一种“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今年之前,我还认为留在北京就一定要买一套房。但今年自己心境变了,我不想把自己框定在老派的想法里,框定在一套房子里,或者框定在一座城市里。”胡宁说。

文中最后一句是“当男实习生一边皱眉‘你赚这么少咋活’,一边又费尽心思写稿想当记者时,我觉得,那是他最帅气的时刻。”这位男实习生就是王嘉兴,现在他也走上了这条“革命浪漫主义”的路。

不学金融和计算机,

可能在北京就待不下去了

王园晔可以预见到六七年后自己的样子。“金融门槛很低,经过了前四五年的‘搬砖’,后期看的就是对行业的洞见以及人脉关系这样软性的积累。”他说,金融行业的上升路径大抵如此。

本科就读于清华电子系的王园晔即将入职一家知名的金融机构。这与他刚入大学时的方向相去甚远。大三的时候,王园晔曾前往斯坦福实验室学习,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计算机这个行业。

机缘巧合之下,他报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硕士,也顺利通过了保研面试。“当时也不是很懂,就觉得会比计算机好。”

到了大四,王园晔除了自学金融的课程外,还去了中金、高盛高华等金融机构实习。

与其他专业大战秋招的场景不同,金融专业的就业大战从研一刚入学就开始了。第一个学期,各大金融公司就开始了暑期实习的招聘工作。最先开始的是一级市场,然后是二级市场。进程快的同学在刚入学的十月份就确定了暑期实习的意向,而剩下的则在焦虑和惶恐中等待自己的结果。

大部分暑期实习有留用机会,王园晔和他们班很多同学在秋招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去向。

求职是一场选拔,既然是选拔,就一定有三六九等。在光华管理学院,这种等级表现在本科学校、行业类型以及找工作的时间长短。本科清华、硕士北大的王园晔无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从研一上学期确定了暑期实习后,他就基本确定了毕业去向。

与程浩不同,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六年,王园晔却并不喜欢这座城市:“街道那么宽、人那么多、那么挤。”

△图片来源:finance.ifeng.com

如果不是专业所限,他很可能会到家乡西安,因为“陕西娃都比较恋家”。不过选择了金融,也就决定他必须留在北上广深。“我这一届光华金融硕有80多个人,没听说有谁去二三线城市。”

而这话反过来也成立——“你想要留在北京的话,如果不学金融或计算机,就待不下去了。”王园晔说。

不过即使身处薪酬金字塔的最顶端,面对魔幻的帝都房价,王园晔也有压力,但这并没有到让他焦虑的地步:“那些早我们五六年工作的师兄大都在北京买了房子,现在就没什么压力了。”

与大部分被被户口牵引的毕业生不同,王园晔和他的同学大多并不在意北京户口:“金融除了银行以外都没有户口,有户口的银行又处在金融食物链的最底端,大家都看不上。”

对他们而言,工作本身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地点和城市的身份证。

人生还有另一种可能性

从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近四年的田源现在是个自由职业者。2016年初,他辞去了上海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创作之中。

刚毕业时,田源和很多同学一样希望留在大城市、投靠大企业、赚更多的钱,最后他选择了离家更近的上海。两年后,他意识到了问题:“第一现在的工作不是我兴趣所在,二是我慢慢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三是在上海‘靠打工’实现梦想几乎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和数字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地点依然很重要,但又不那么重要。国外很多从事自由写作的人都选择远离大城市。田源看过一个TED演讲,主讲人Josh Kaufman 是一位独立商业教育家,曾在宝洁工作,辞职之后和家人生活在远离商业中心的科罗拉多。在家办公并没有限制Kaufman的工作,他创办了PersonalMBA.com网站,帮助人们拓展商业技巧、开展新的业务以及在自己的领域里力拔头筹。

对田源而言,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他所向往的。上海的工作曾是一份为外人艳羡的“好工作”,不过这份工作并不能给他幸福感,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也无法提供一份“好生活”。

“我更喜欢过一种自由的生活,人就一辈子嘛,为了房子在那边苦苦熬着,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news.sina.com.cn

当然生活成本也是他逃离大城市的一个重要因素。田源认为,有能力留在北上广的是两类人,一是从事高薪行业,二是家底殷实,而像他自己这样偏文科专业并且来自普通家庭的人,可能并不适合留在北上广。

五月份,田源要去无锡看房子。这个他曾经游玩过的南方城市很符合他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环境不错,发展也不错,位于长三角地区,离上海和南京都很近。”在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田源看到的另一种可能性。

△封图来源:news.hexun.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